63、安康洪灾2
0条章评
63、安康洪灾2
等到了4日上午,高地上来自兴安城内外自发性帮工就已经达到了2万人。
在这么多的人力帮助下,各个指定居住点内建筑的修建速度快的飞了起来,在不追求高质量和适用长期限的情况下,在前两天按照王侠客要求提前修建完几栋类似居住建筑的砖瓦匠和木匠们指导下,这些帮工们开始了流水线式的建筑。
一部分人先是搬运石块根据画出的建筑基础红漆垫到了1米左右的高度,另一部分人在上面直接叠放那些砍伐下来没剥掉树皮的原木后,再用由树木枝干等提前制好的木排固定住这些原木后打入竹钉,还有一批人则是快速爬到固定好的原木墙后再一起把已经在地面用原木构筑成的屋顶木架吊装上去后安放上木排,用麻绳牢牢绑在屋顶木架上,再铺上一层油纸,压上毛躁不平的石板;就这样,一栋显得非常粗犷但又很实用的多居室建筑就这么在一天之内被大致快速修建完成,而且可以基本做到防雨和防风,保证几年内不会坍塌。
这些多居室建筑没有窗户,也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内部的地面也没打平,更没有做入户门槛处的防水以及家具啥的,除了七八间居室之外只有一个大大的入户客厅可以供百姓入驻后交谈,其它的只能由后续的入住者们自己去想办法搞定了,反正就是在防洪避灾期间临时过渡的地方,能遮风避雨就行。
而按照王侠客的要求,这种多居室建筑,后续防洪避灾时都会临时入住几家人家,具体就由农会和百姓们商量,优先安置邻里关系较好的不同家庭。
当王侠客带着警卫冒雨来到高地视察时,他看到的就是一块安置点中几十栋建筑的不同建筑施工状态,还不时的能看到在帮工们的欢呼声中有建筑完成竣工。
但这时候,高地上在前两天内连夜准备的建筑材料却跟不上了。
石材好办,这个高地本身就是一个石头组成的山丘,在高地上找个没规划建筑的地方用炸药开采就行,到时就怕开采了后用不完;但这木材却不好办,高地上石缝不多,成长的树木太少,王侠客从一开始就严厉禁止砍伐这些树木,所以木材只能是从高地外围花上巨大人力去砍伐和整理,而且还要在这两天内大量囤积后续在高地上抗洪避灾时所需要烧饭烧水的干柴火,实在是跟不上建房的速度。
“乡亲们,现在就去给我拆!把城内这些属于政府的所有建筑物,包括原先的知府衙门、兵营和仓库,还有那四个城门和城墙以及码头这些都给我拆了,因为再过上几天,等到洪水来了之后城内这些建筑就都会变成废墟,等洪水退了回城肯定都得全部清理推倒重建,还不如现在就给拆了后拉到高地上派上用场。”
在王侠客的想法里,在这次抗洪避灾结束后,政府和即将建立的学校后续将会一直设立在那块高地上,省的以后在城市扩建时再来搬迁的麻烦。
在王侠客一声令下,基本已经确认要发洪灾,还留在城内的那1万多名成年市民们就都参与到了这个拆建筑的大潮之中,只是除了拆官家的这些建筑之外,在工会的组织下,街道上的那些商家和店铺也开始全部停业,拆起了自己的楼宇,而市民们在休息的时候也开始对家里的各项物资进行打包,拆起了门板等建材,准备等高地上每个定居点内的统一寄存仓库建成后就把物资给搬迁过去。
5日上午,随着兴安城内拆下来的青石、砖瓦、木板开始源源不断的被运输到高地上,各个定居点内的修建速度自然又提了起来,等到下午的时候,各个定居点内的统一寄存仓库和管理用房首先建成完工,同时也有部分多居室建筑完成。
同日下午,兴安城内外几座政府粮库内的粮食、各家药房的药材以及这些天在城内收集到的煤炭等战略物资以及所有书籍、字画的文化传承物品都开始由解放军战士们冒着雨快速搬迁到高地粮仓、药材仓库以及其它新建仓库内。
军营内的那些物资早在4日夜间就已经全部搬迁到了高地上新建的兵营内。
等到6日夜间,在2万多人的流水线作业下,高地上终于建好了上千栋多居室建筑,更重要的仓库等更是全部完工,终于可以启动大规模搬迁人员和物资了。
7日上午,安康府汉江及支流水系两岸都一改前些天的细雨和中雨,终于开始下起了滂沱大雨,整个天空中天色灰色,不远处的山区内更是黑沉沉一片,闪电仍然会时不时的在空中窜来窜去,雷声震耳欲聋。
“这汉江的水位开始往上涨了,而且这速度还不慢啊!”王侠客带着几位警卫,站在原先的码头处,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原先支撑码头的柱子被河水慢慢淹没。
“传令,从即刻起,兴安城内外所有需要搬迁的地方马上全力加强搬迁速度,最晚明天入夜之前,所有人,包括抢险人员在内,都必须要离开兴安城!”
“除守卫高地那些战略仓库以及维持次序的战士们外,包括炊事班和后勤在内的所有党员、团员、解放军战士和民兵以及农会、工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给我出动去劝说百姓们搬迁到高地上去,不要和我讲什么理由,必须执行任务,那些怎么劝说都不愿意搬迁的等到最后也得都给我强制搬迁过去!”
“还有,革命临时政府。农会、工会的所有成员立即给我组织起来,从现在就开始全面搬迁,不允许任何人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来延迟搬迁,如果有这样的人,直接给我当场免职辞退,革命临时政府、农会、工会不需要不听指挥的人。”
“多想想一些搬迁的方法,譬如让乡亲们都看到临时革命政府都全面搬迁了,那么他们会怎么想?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包括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们,都是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的,做事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蹲在汉江边岸,死死盯了一个多小时的水位刻度,王侠客惊恐地发现这水位涨幅速度是越来越快,原先水面距离自己鞋子足有十几厘米,现在居然就已经快贴到鞋子了,好在兴安城的地势比较高,临近汉江的城门口最低处都比现在的汉江水位还高了近2米,只要后面不出现那种无法抵抗的特大洪峰,按目前这个水位涨幅速度至少还得有2天时间才能够把兴安城給淹了。
但是为了绝对安全起见,王侠客在这时候还是下定了决心,准备在一天之内就把所有人都给转移到高地上的临时住处上去,绝不在这个时候去冒任何风险。
考虑到百姓们一般都不愿意离开故地,所以在王侠客的命令中,临时革命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家属以及农会和工会成员们先带头撤退,他们搬家具、生活物资和行李的马车、架子车挤满了兴安城的绝大部分街道,很多家属甚至在收到要求故意恐吓市民百姓的要求后还特别带上了养鸡的空鸡笼。
原先还举棋不定,对洪灾还半信半疑的市民们在街道上,在城门口,一看到临时革命政府开始全面撤离兴安城并大规模搬运物资到西侧高地的这个情况,果然是各个都被吓的开始收拾起家里的物资和行李,用力背着,用架子车拉着,然后跟在临时革命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家属的后面,慢慢的往西侧高地这里挪去。
在这短短几里泥泞不堪的搬家途中,或许是因为这雨实在是太大,成群结对的各种蛇类从被淹的躲藏地方爬了出来,引起了搬迁人群的一阵骚动,但这上万条蛇不管是不是有毒,在这些前面饿了上百年的人类面前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很快这些蛇就被人群中那些眼急手快的百姓给抓了起来后关在携带的竹笼里,打算等到在高地上找到地方安居下来之后做上一顿美味的蛇羹来驱驱寒,改善下生活。
因为高地距离兴安城足够近,就算这途中再泥泞不堪,等到了7日晚上,兴安城的大部分市民还是把东西搬上了高地,搬进了指定的由解放军战士看管的统一临时寄存仓库,然后又趁夜回到了兴安城内,准备等天明后继续搬运东西。
8日凌晨,王侠客带着警卫又去了汉江岸边,这时候河水的流速明显开始变的比昨天更快,河水上涨幅度也是远远超过昨日,河面在昨日一天内直接涨了2米,距离兴安城城门低处已经只有仅仅1米出头了。
看了会远处江面上那些被冲垮后漂流的树木和房屋顶,王侠客回到城门门楼这里的临时办公地点,开始继续催促城内外的百姓们搬迁物资。
这一天内,城内外的百姓们拼命的冒雨从家里往高地上搬迁东西,能多搬迁一些就多拿一些,就怕洪水来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被彻底冲跑到时落得两手空空。
等到了入夜时,整个兴安城已经变的破破烂烂,绝大部分建筑都已经拆的七零八落,就连原先构建城墙的青砖也都被拆了个干净。
9日上午,高地上的建设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在这7天内,2万多人不分昼夜,不惧雨水,在高地上前后建成了50来个仓库和管理供用房、3000多栋多居房屋、每个定居点内配套的公厨和公厕,另外还有一套相对简陋的排水系统以及连接所有房屋的简单木廊,基本满足了王侠客在规划之初定下的目标。
中午,在临时革命政府组织这些帮工们最后一次验收完施工质量后,聚集在边上、穿着蓑衣淋着雨的百姓们开始根据各个工会、农会的安排陆续进入了分配到的房屋内,基本上是一户人家占1~2间房,一套多居房屋内入住3~4户人家。
9日下午,积蓄了多日的洪水终于漫入了兴安城内,等到入夜前,整个兴安城内的街道上已经积水有一尺多深,验证了刘培康前面信件中所说的安康大洪水。
从这天下午开始,已经搬迁到高地办公的王侠客下了死命令,除了那些必须外出砍柴来填满仓库,保证后续十几天内柴火供应的青壮年和解放军战士外,所有其他人在洪水退却之前均不能离开高地半步,一旦离开就决不允许再回到高地。
10日下午,外出打探消息的解放军战士回来汇报时,确认兴安城内积水已经快达到城内建筑屋顶,绝大多数建筑都已经被淹没;而从高地边缘往东看过去,也大致能看到大水已经包围了整个兴安城。
11日一大早,今天虽然还在下大雨,但天色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阴沉,早起的百姓在高地东侧惊恐的发现兴安城除了部分城墙外,已经都被淹没到了水下。
“还好前几天王主任提前把额家强制迁徙到了这里,如果还傻乎乎呆在兴安城的话,现在估计都喂鱼了!实在是感谢共产党,感谢革命政府和解放军啊!”
“从前面土地改革,成立工会和农会开始,额就觉得这个共产党和解放军真的是为了额们老百姓好,能为额们老百姓做主,要不怎么会给额们免费分田地!如果还是原来那些满清官吏的话,估计额们现在就算没喂鱼,也只能是在水面漂流求活了,那些满清官吏怎么可能会管额们的死活呢,反而会利用这个机会盘剥额们,把额们最后的血汗钱都收刮干净!”
“还好才分完田地,还没来得及施肥和耕作,这次发了洪水对田地来说也是一次肥田好机会啊!就是可惜前面才做好的各家田地标记,等到洪水退了后,还得找到农会把田地给重新划分下,农会这些小年轻们又要累坏喽!”边上的一位老农听到这里接过了话。
20日,洪水终于退去,高地下一片狼藉,东侧兴安城的城墙也都崩塌了,一切都得重新进行建设,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只要人都还活着,那么生活就有着希望!
下一章

大革命之1895回到汉中

大革命之1895回到汉中
泰山石敢当
详情
返回首页
自动追订
加入书架
返回书架
加入书架
A-
A+
上一章
63、安康洪灾2
下一章